【邹平市技能人才宣传月】优秀技能人才事迹展播|
电流里的坚守与光亮
——记“渤海英才·企业优秀人才”刘农业
凌晨三点的琳海锻件车间,3150吨快锻机的轰鸣穿透寂静。刘农业紧握测温仪伫立配电柜前,显示屏上平稳的电流曲线,是他值守187个夜班的成果,更是琳海项目投产以来电力系统零故障运行的第2年见证。这位广富集团电力部技术员常说:“电力人就像车间里的电缆,藏在钢铁肌理中,却要让每一度电都成为推动项目奔跑的心跳。”
2025年精品钢管项目攻坚阶段,φ340生产线的电力系统成了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这条被誉为“行业最快达产线”的生产线,集结36台精密轧机与28套智能检测设备,电力负荷峰值达8000千伏安,相当于5000户家庭的用电总量。更棘手的是,轧机启动时瞬时电流会陡增3倍,极易引发车间电压波动——哪怕0.5秒断电,都可能导致轧制中钢管因温度骤降报废,损失动辄上百万元。
调试期间,电压骤降问题连续三天困扰着团队。暴雨如注的夜晚,刘农业带领队员钻进闷热潮湿的电缆沟排查,手电筒光在水雾中摇曳。突然,他的安全帽碰擦电缆接头,火花溅落水面——症结终于找到:预埋电缆绝缘层施工时被硬物划伤,遇水后绝缘性能下降引发瞬时短路。解决问题不能只靠“堵”。他翻出近半年负荷数据,手绘50多张电流波动曲线图,发现轧机启动“冲击电流”存在规律。他连夜查阅资料、演算参数,提出加装“智能软启动模块”的方案:如同给猛跑的汽车装缓冲垫,将电流从0到峰值的爬升时间从0.3秒延长至1.2秒。方案实施当日,他守在控制台前手心冒汗,直到第一根通红钢管顺利穿出轧机,领导拍着他的肩赞许:刘农业,你这一下,给咱们省了一套‘急救包’这套“阶梯式启动方案”随后在全厂推广,不仅保障φ340生产线顺利投产,更使电力损耗降低12%,相当于每年为企业节省3000吨标准煤。他带教的3个徒弟,如今均成长为各生产线电力骨干,如同电缆分支的线路,将稳电技艺传递到每个角落。

图:刘农业正在监控仪表数据,确保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行
若说精品钢管项目是“精细活”,琳海锻件项目则是对电力稳定性的“极限考验”。车间里的“大家伙”皆是“电老虎”,尤其是从奥地利引进的22MN径向锻造机,精度要求达±0.05毫米,电压波动超2%就可能导致锻件尺寸偏差。2024年深冬寒潮突袭,厂区外线电缆冻裂,锻造机电压瞬间跌至额定值的85%。当时设备正加工深海钻井平台特种锻件,一旦停机,炉内800℃钢坯将彻底报废。刘农业带着抢修队冲进寒风,凛冽的风像刀子般割脸,电缆沟里的冰碴子冻得人直打哆嗦。“拆接头先测绝缘,用热风枪化冰”他一边嘶吼指挥,一边跪在雪地里徒手剥开电缆外护套。手套早已浸透冰水,手指冻得发紫,可摸到电缆铜芯的瞬间,他反而愈发清醒。两小时后,临时电缆接通,锻造机重启的轰鸣响起时,他才发现冻僵的手指已握不住扳手。那天,他们不仅保住了价值300万元的锻件,更守住了项目对客户的交付承诺。

图:刘农业在紧固接线端子,确保用电安全
凭借两大项目中的突出贡献,刘农业先后获评“集团年度技术标兵”“滨州市企业能手”。他负责的电力保障工作,助力精品钢管项目提前3个月达产、琳海锻件项目产能提升40%,为集团在高端管材和精密锻件领域站稳脚跟奠定基础。
在技术创新赛道上,刘农业始终以专利为引擎。他主导的“一种曲轴打磨机”,通过优化打磨路径算法将加工效率提升40%,被纳入集团精密锻件生产线标准配置;“一种铸件抛光设备”引入机器视觉系统,将抛光缺陷率从行业平均3%降至0.5%,技术已应用于深海钻井平台关键部件制造。此外,他带领团队攻克曲轴打磨精度不足、阀体毛刺残留等行业难题,申报的“一种阀体去毛刺装置”,将良品率提升至99.2%。2024年7月,他凭借《焦炉用蠕墨铸铁配件的绿色铸造技术研发与应用》项目斩获“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奖二等奖”,该技术体系实现能耗降低18%、废料回收率超92%,为行业树立低碳铸造标杆。在他引领下,电力部累计完成20余项技术改造,获评集团“优秀攻坚团队”“滨州市工人先锋号”;团队主导的“智能电力监控系统”实现全厂区电力负荷动态调配,使广富集团能源利用效率跻身行业前列。
如今,站在精品钢管车间观景台,看智能机械臂精准焊接;走进琳海锻件中控室,注视屏幕上跳动的参数,刘农业总会想起第一次给生产线送电时刺破黑暗的电弧光。那束光不仅点亮了设备,更照亮了他的初心:电力人的价值从不在聚光灯下,而在每一条稳定运行的线路中,在每一个被托举起来的“广富速度”里。
渤海之滨,英才辈出。刘农业深知自己只是万千奋斗者中的一员,但只要扳手还能拧紧螺丝,双眼还能看清仪表数据,他就会坚守在电流涌动的岗位上,让这份光亮陪伴广富项目走向远方,为滨州发展注入电力人独有的温暖与力量。
上一篇: 【邹平市技能人才宣传月】优秀技能人才事迹展播|扎根滨州粮油沃土 深耕一线谱写新篇——记“渤海英才•企业优秀人才”孙钢